晋师图版(馆藏古籍)•典籍里的中国--《诗经》
山西师范大学图书馆 2025年03月02日 16:22 山西
善本
019/S1:2/000040-000045
毛詩二十卷附考證
(漢)鄭玄箋
清光緒二年(1876)江南書局摹雕乾隆四十八年(1783)武英殿覆宋本
六冊 一函
八行十七字,小字雙行同,白口,四周雙邊,雙對黑魚尾。
板框19.6×13.2厘米,開本25.5×15.0厘米
前有癸卯新正(乾隆四十八年,1783)御筆《題宋版詩經》七言律詩一首。每卷末有考證,以汲古閣本、殿本、永懷堂本與宋本校正。
140000-0542-002363
020/S1:2/001016-001035
呂氏家塾讀詩記三十二卷
(宋)呂祖謙撰
明嘉靖十年(1531)傅應臺刻本
二十冊 二函
十四行十九字,細黑口,左右雙邊,無魚尾。
板框14.6×12.3厘米,開本29.6×16.5厘米
該書是宋人研究《詩經》的重要著作,分章闡釋之前,有綱領,彙集前人有關詩樂關
係、詩六義、音韻、訓詁、傳授等問題的論述。正文之前,先解題旨,然後分章訓釋詞義,切音注於詩中。此本與《明代板本圖錄初編》著錄明嘉靖十年傅應臺刻《呂氏家塾讀詩記》在行款、字數、字體諸方面均完全一致,但卷前無嘉靖辛卯四明陸釴序,卷五首行下無“四明陸釴校刻”六字。
金鑲玉裝。棉紙。朱熹序首頁鈐印:“李五”(白文方印)、“凍雲”(朱文方印)、“張印伯駒”(白文方印),朱熹序末頁鈐印:“文駒之章”(朱文方印),目錄首頁鈐印:“阮亭”(朱文橢圓印),卷端鈐印:“池北書庫”(朱文方印),卷二十首頁鈐印:“諸城李方赤所藏”(朱文豎長方印),卷三十二末頁鈐印:“方赤審定”(朱文方印)。
入選《第六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》(名錄號12438)
《中國古籍善本書目》收錄(經1214)
140000-0542-002364
021/S1:2/001105-001106
續呂氏家塾讀詩記三卷
(宋)戴溪撰
清乾隆武英殿聚珍版叢書本
二冊
九行二十一字,白口,四周雙邊,單黑魚尾。
板框19.0×12.5厘米,開本25.1×15.8厘米
本書較一般聚珍版本刻印較欠精工,紙墨也欠考究,應屬於各地仿刻的外聚珍。
卷端鈐印:“毗陵鎦氏毅遠堂藏書”(朱文方印)、“武進劉子脊生遺書”(白文豎長方印)。劉脊生舊藏。劉脊生(1882-1823),名巽權,號味農,以字行,江蘇常州人,曾為常州府學優貢生,1912年起執教於江蘇省立蘇州工業學校直至去世。有《劉子遺稿》存世。
《中國古籍善本書目》收錄(經1317)
140000-0542-002365
022/S1:2/008243-008252
毛詩鄭箋纂疏補協二十卷
(明)屠本畯纂
詩譜一卷
(漢)鄭玄撰
明萬曆二十二年(1594)程應衢玄鑒室刻本
十冊 二函
十行二十字,小字雙行同,白口,左右雙邊,單魚尾。書口下刻有“玄鑒室”三字。
板框21.8×14.4厘米,開本27.2×17.0厘米
玄鑒堂是明萬暦間安徽歙縣人程應衢的室名,除本書外,尚刻有明釋袾宏的《梵網經心地品菩薩戒義疏發隱》五卷。
鈐印:“啟淑信印”(白文方印)、“新安汪氏”(朱文方印)。汪啟淑舊藏。汪啟淑(1728-1799),字慎儀,一字秀峰,號訒庵、印癖先生,安徽歙縣人。著名藏書家、金石學家、篆刻家。著有《擷芳集》《飛鴻堂印人傳》《訒庵詩存》等。輯有《飛鴻堂印譜》《漢銅印存》《集古印存》等。
《中國古籍善本書目》收錄(經1317)
140000-0542-002366
023/S1:2/002090-002115
欽定詩經傳說彙纂二十一卷首二卷詩序二卷
(清)王鴻緒 (清)揆敘等輯
清雍正五年(1727)內府刻本
二十四冊 四函
正文八行大字,行十八字,集傳中字,二十二字,集說等小字雙行二十二字,白口,四周雙邊,單黑魚尾。有圖。
板框21.8×15.2厘米,開本29.0×18.1厘米
前有《欽定詩經傳說彙纂》總裁校對分修校刊諸臣職名,次雍正五年御制《詩經傳說彙纂序》,次目錄,次卷首,次正文。卷首:凡例、引用姓氏、詩傳圖、諸國世次圖、作詩時世圖、綱領、大序、詩集傳序。
王鴻緒(1645-1723),初名度心,字季友,號儼齋,又號橫雲山人。康熙十二年進士,授編修,累遷翰林院侍講,官至戶部尚書。曾主修《明史稿》,因萬斯同之力成書。又長於醫術,有《鴻緒外科》《橫雲山人集》等。
雍正序:是書首列《集傳》,而采漢唐以來諸儒講解訓釋之,與傳合者存之,其義異而理長者,別為附錄,折中同異,間出己見。乙夜披覽,親加正定,書成凡若干卷,名曰《詩經傳說彙纂》。
140000-0542-002367

024/S1:2/0010386-0010389
詩瀋二十卷
(清)范家相撰
清乾隆三十九年(1774)古趣亭刻本
四冊 一函
十行二十二字,小字雙行同,大黑口,左右雙邊,雙對黑魚尾。
板框17.7×12.8厘米,開本25.2×15.9厘米
前有乾隆甲戌(1754)諸錦序,次乾隆二十八年(1763)顧鎮序,次翁方綱序,次乾隆二十五年(1760)范家相序,次目錄,次正文。
范家相,字蘅洲,一字雪舟,會稽人。乾隆甲戌進士,官至柳州府知府,著有《三家詩拾遺同》十卷、《古趣亭詩》。
此書乃釋“詩”之說,大旨斟酌於小序、朱傳之間,而斷以己意,卷一、卷二為總論三十篇,卷三至二十依次詮說經文,衹著篇目,不載原文。
140000-0542-002368
025/S1:2/0010039-0010046
御纂詩義折中二十卷
(清)傅恆等奉敕撰
清掃葉山房刻本
八冊 一函
十一行二十四字,白口,左右雙邊,單黑魚尾。
板框18.4×14.1厘米,開本25.6×15.5厘米
封面題:御纂詩義折中/掃葉山房督造書籍(朱文)。每卷末有“掃葉山房校刊”字樣。外封鈐印:“聞郘芷印”(朱文方印)。
140000-0542-002369
026/S1:2/000017-000020
詩集傳名物鈔八卷
(元)許謙撰
清康熙通志堂刻本
四冊 一函
十一行二十字,白口,左右雙邊,單黑魚尾。
板框19.0×14.9厘米,開本24.0×16.3厘米
書口下刻有“通志堂”及張達、天渠、聖啟、顧明、鄧國等刻工姓名。外封皮佚名墨筆書《四庫全書總目・詩集傳名物鈔》。
140000-0542-002370
027/S1:2/001538
詩地理考六卷
(宋)王應麟撰
明末毛氏汲古閣刻本
一冊
九行十九字,小字雙行同,白口,左右雙邊,無魚尾。
板框18.9×14.4厘米,開本25.5×16.3厘米
書口下刻有“汲古閣”三字。外封皮墨筆題:詩地理考/王伯厚先生著/己卯初夏魯庵藏。王應麟序首頁鈐印:“叔子”(朱文方印)、“冒景璠印”(白文方印)。
冒效魯舊藏。冒效魯(1909-1988),字景璠,又名孝魯,別號叔子,江蘇如皋人。明末冒辟疆後裔,冒廣生之子。精通英、法、俄語,解放前曾任中國駐蘇聯外交官,新中國成立後任復旦大學、安徽大學外語系教授。錢鐘書好友。工詩,其詩瘦勁清健、蕭疏溫麗。有《叔子詩稿》行世。
140000-0542-002371
028/S1:2/0010078-0010079
詩地理考六卷
(宋)王應麟撰
清嘉慶十年(1805)張氏照曠閣《學津討原》本
二冊 一函
九行二十一字,小字雙行同,黑口,左右雙邊,無魚尾。
板框19.0×13.9厘米,開本25.5×16.2厘米
下書口刻有“照曠閣”三字。王應麟序首頁鈐印:“蕭山澇湖陳湖海樓藏”(朱文方印)。蕭山陳春舊藏。陳春,字東為,生卒年不詳,蕭山人。性愛藏書,有湖海樓藏書,所藏甚富。清嘉慶二十四年輯刊《湖海樓叢書》,以稀見抄本、校本收錄較多。
140000-0542-002372
029/S1:2/001036-001039
詩經葉音辨譌八卷首一卷
(清)劉維謙撰
清乾隆三年(1738)壽峯書屋初刻本
四冊 一函
八行十九字,小字雙行同,白口,四周單邊,單黑魚尾。
板框198.8×14.6厘米,開本27.2×17.8厘米
下書口刻有“壽峯書屋”四字。封面題:乾隆戊午秋鐫/雲間劉讓宗編次/毛詩葉音辨譌/壽峰書屋藏板,鈐“壽峰書屋”朱文方印。郭嗣齡序首頁鈐印:“玉壺仲子藏書印”(白文方印)、“葉抱崧印”(白文方印)。有“吳義然號”朱文長方紙印。
葉抱崧舊藏。葉抱崧,字方宣,一字書農,號壺領山人,南匯人。諸生。有《涵雅堂稿》《壺領山人集》等。所著《說叩》吳省蘭輯入《藝海珠塵》。
140000-0542-002373